源启·数字构建AI平台助力金融软件工程迈向智能新范式
随着“十四五”规划收官在即,我国金融科技经历了从应用创新到系统化、深层次产业变革,数字化转型成效显著。站在“十五五”新时期的起点,进一步推动科技与金融的深度融合,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现代金融体系,已成为行业从业者共同的使命。为汇聚行业智慧、共同研判前沿趋势、探索未来发展路径,10月22日,由《中国金融电脑》杂志社主办、中电金信协办的“2025金融行业科技交流大会暨1024程序员节”在北京举行。
金融科技深化下的软件工程智能化破局
当前,以大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智能体等技术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力量,重塑经济社会的基本形态和生产方式。中电金信常务副总经理(主持经营工作)冯明刚在大会致辞中指出:“AI已不再是工具,是驱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由此带来的,将是所有应用层的全面重构和产业效率的跃迁。而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引擎,其自主创新与安全可控,更直接关系到现代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和国家金融安全大局。”
然而,金融行业的数字化转型步入深水区,软件系统的复杂性日益攀升。企业在软件研发智能化进程中普遍面临三大核心难点:缺乏一体化工具链和工艺支撑、研发过程资产数据质量不高、AI工具与企业现有工艺结合难度大。这些痛点导致许多先进的AI技术难以在金融级的高要求场景下有效落地,无法形成真正的生产力跃迁。
面对这一行业性挑战,中电金信基于对AI技术创新的持续探索,结合多年来在金融等行业重大工程中的实践经验,以及软件工程3.0的先进理念,形成了一套以“AI重塑软件工艺”为核心的解决思路,旨在帮助金融机构破解智能化转型瓶颈,实现研发效能的实质性跃升。在主题演讲环节,中电金信研究院副院长、数字银行事业部总经理胡汝道,发表了题为《AI重塑软件工艺、企业工具链平台建设实践》的演讲,系统介绍了源启·数字构建AI平台的落地路径。
构建AI驱动的软件工程新体系
胡汝道指出,AI赋能软件开发全过程,关键在于以“场景化智能体+企业知识库”为双轮驱动,对现有研发平台进行全流程AI赋能,从而提升整体研发效率。他强调,这一过程旨在推动研发模式“从AI辅助的基本角色,转向与研发流程的深度融合”,其最终目标是“大幅提升研发效率和价值”,让工程师的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创造性的架构设计与业务难点攻关中。
源启·数字构建AI平台正是这一理念的载体,它构建了从底层资产到工具支撑的完整企业级一体化体系,通过标准化、平台化的方式,打通科技管理的“流程通、组织通、数据通”,最终实现业务与IT的深度融合。
该平台通过覆盖需求、建模、设计、编码、测试等全生命周期的场景化智能体,与企业级知识库深度结合,实现了AI对软件工程从需求分析到测试投产的全链路智能赋能。比如,在AI编码环节,平台能够根据标准输入生成70%~90%的业务逻辑代码,显著提升编码效率;在AI测试领域,AI测试机器人自动生成测试大纲和用例的采纳率已达70%~80%。
随着AI深度融入软件生命周期,中电金信正推动软件工程从2.0的敏捷时代向3.0的智能化时代演进,未来布局聚焦三大方向,包括构建垂直领域的高质量知识库、完善自动化工具链水平、实现“AI为主、人为辅”的新工作方式,这一系列举措将有力推动金融科技从“AI赋能”向“AI原生”的转型,为行业提供软件工程智能化的中国解决方案,助力金融机构在新一轮智能升级中抢占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