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十四五 | 银行核心系统技术洞察 03
连载导读:
身处数字化时代,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客户需求的不断提升,以及云计算、微服务、分布式、移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日益发展,国内银行都在陆续以核心系统转型改造升级为契机,建设新一代核心系统,带动银行总体架构升级,加快产品创新和业务流程再造。
每一代核心系统的实施都会伴随着重大的结构调整和战略定位梳理,因此,核心系统的建设绝非 “技术实现” 这样一个单纯的项目维度。随着核心系统的概念模糊以及范围泛化,实施难度也在逐步加大。
中电金信研究院金融基础设施实验室基于多年行业积累与项目实践,对银行核心系统的当前情况、业务赋能、关键技术、未来发展等进行了深入剖析,以期进一步促进技术发展、业务与技术融合,全速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
作者 | 技术管理部、金融基础设施实验室
内容 | 本篇共1879字,预计阅读时间6分钟
全文包括六部分:
第一部分:核心系统现状、问题、挑战和概况
第二部分:如何满足信创的要求
第三部分:技术方面如何支持分布式架构转型
第四部分:业务方面如何支持数字化转型
第五部分:核心系统的关键技术
第六部分:结语
在上一期,我们分析了银行核心系统如何满足信创要求以及在技术方面如何支持分布式架构的转型,本期我们重点分析业务方面如何支持数字化转型。Let’s go!
第四部分:业务方面如何支持数字化转型
目前国内大部分银行都在加速核心业务向开放平台迁移,与此同时对于数据的可靠性和业务连续性的要求愈加严格。随着银行数字化转型快速,业务类型迅速丰富,业务与业务之间的联系也愈发频繁与紧密,对于性能的要求也迅速提升,大量业务线上化以及数据量的急速增加,对于存储系统的容量要求也大幅提升。
对于银行来讲,面对复杂的立体的业务模型,如何构建匹配的智能化的数据中台服务,是一个重大的课题。在这个构建过程中,需要技术方面构建相关的基础平台,如大数据平台、数据仓库、数据集市、数据处理引擎,还需要与业务共同构建业务分析模型、数据标准及治理规范。通过将业务流程中沉淀的业务数据进行集中、标记、处理,才能够发挥数据本身的价值,为未来未发生的业务产生出有价值的建议、预警等功效。因此,数字化转型是一个银行业务与技术携手推进的重大工作,非一方之力能够完成。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企业业务的深度融合,实现行业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数字化转型的目的是实现业务的转型、创新、增长,转型的基石是数字技术,转型的核心是业务转型。从业务的角度出发可以从多方面助力数字化转型进程。一是将所有的业务系统中的数据打通,各业务领域数字化、服务化,打通跨领域的信息断点,实现业务的重塑,推动数字化转型;二是理解业务发展的方向和动力,通过对从业人员的业务、技术方面的培训、引导,让业务人员能够在合适的时间选择合适的技术支持,让技术人员在系统建设中能协助优化业务流程,促进业务转型;三是在管理层业务层面达成数字化转型的共识,特别是让业务主管明确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便于业务转型与技术转型的相互配合。
目前正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大时代,众多银行纷纷将“金融科技”作为战略性业务或核心竞争力,持续加大科技投入,依托于人工智能、智能设备、5G通信、区块链及大数据分析等创新性技术手段,将科技由支撑业务向引领业务方向发展,使银行业务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创新。
例如,通过升级新一代技术基础设施建设,让银行业务得以脱离现有的物理网点及其延伸渠道,直接嵌入生活场景的方方面面,让用户能够获得更快更流畅便捷的金融服务体验。个人金融业务与公司金融业务的多场景业态需求,通过促进异业合作,成为支持银行数字化转型的重要方面。客户对于传统业务与银行产品的线上化需求的多元化成为驱动银行数字化转型的第二大推动因素。通过在业务场景方面聚焦高频生活需求,协同线上线下的全流程聚合支付业务,大力发展有安全保障的创新信贷消费及投资理财产品,可以更好地推动银行的数字化转型进程。
此外,银行其他典型的应用还包括:运用大数据技术开展如用户画像、精准营销、信用风评、反欺诈、智能投顾、舆情分析、金融产品定价等应用;应用云技术搭建异构混合云统一管理平台,实现对跨地域、异构资源池的统一调度和高效管理,提升业务连续性和互联网业务创新效率;积极探索区块链技术在债券发行、登记与存管、清算与交割和资产证券化的应用;推动人工智能技术深入应用,构建智能风控大脑、开展智能业务运营、打造重塑O2O服务系统的智能客服、构建提升投研工作效率的智能投研工具、形成数字化智能化手段驱动企业运作方式的智能协作、可颠覆传统依赖于大量人工操作运维技术的智能运维等。